电视与个人电脑融合的漫长历程

作者:网站编辑   来源:本站原创    日期:2015/4/29 10:29:00    人气:9231

电视自1925年诞生以来已经有90年的历史,个人电脑大约诞生于1975,至今已有49年的历史。电视很长一段时间处于模拟电视时代,自1993年进入数字化阶段之后,就与同样数字化的电脑有了融合的基础。但让人没想到的是,电视与电脑的融合之路至今已经超过了20年!


1993年数字电视数字广播(DVB)技术标准开始在欧洲制定,而当时的电视机全部是老式的显像管电视机,就连彩色电视还没有完全普及。通过数字电视机顶盒向全数字化过渡成为一个必选的道路。当时的电脑显示技术已经比电视先进,有更高的分辨率,让电脑具备数字电视功能也成为一个技术发展的方向。为了让电脑具备数字电视功能。1996年,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发文要求采用安全分离的装置,目的是让已成为消费电子产品的个人电脑也能成为广播电视终端,以建立一个高水平的有线电视工业体系。因为数字电视可以更容易实施电视信号加密,实现商业化运营。所以安全成为电视与电脑融合过程中无法绕开的话题,正是这个安全问题让电视和电脑的融合成为一部悲壮曲折的发展史,这个安全技术在中国叫做下载CAConditional Access,条件接收系统),在美国叫做DCAS(Downloadable Conditional Access System,可下载式CA系统)。长期以来业界为此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1999年,微软打响了电脑融合电视的第一枪,推出维纳斯计划,试图将电视屏变成电脑屏,让世界上更多能看电视的人也能有一台自己的电脑,因时机太早很快失败。


2002年,泰信开始开发无卡CA技术,后被证明是下载CA技术的源头,是电视与电脑融合的关键技术。


2005年,英特尔收购了一家电视解码器芯片公司,从底层芯片角度开始了电脑融合电视的进程。参见《英特尔收购英国调谐器厂家Zarlink]


2006年,戴尔、惠普、英特尔、ATI和索尼通过美国消费电子协会(CEA)向FCC投诉有线电视行业,提出美国版本的DCAS(下载CA)不能兼容个人电脑而不可行,有线电视行业对此缺乏承诺。同年,泰信实现了在简单操作系统下的软硬件分离,中国版本的下载CA技术初具形态。


2009年,泰信正式推出下载CA


2010年,第一代智能电视问世;泰信提出三网融合的实质是终端的融合,并牵头电视机和芯片厂家成立全国第一家三网融合实验室。同年,英特尔又收购了TICM部门参见《英特尔收购TI的有线调制器部门]


2012年,广电总局颁布《NGB下载CA技术规范》,从政府的角度迈出了打破传统CA技术封闭,影响产业健康发展的第一步,后来因为复杂因素止步不前。就像4G手机必须兼容2G3G一样,下载CA也必须兼容传统CA才有可能顺利实施,泰信基于下载CA技术框架,开始了艰难的后向兼容之路。


2013年,英特尔计划基于互联网提供电视服务,再度从互联网的角度融合电视,之后又被迫取消。


2015年,兼容有线广播电视和互联网电视的泰信盒子开始成熟,为业界树立了一个榜样:基于下载CA技术体系,互联网和广播电视是可以在同一个终端上兼容的,可以像PC、手机那样实现终端的技术中立和标准化,漫长的三网融合可以通过融合终端完美实现。


这场电视和电脑终端融合的产业革命之所以如此漫长,最主要的难题在于下载CA的基础的芯片底层安全问题,涉及产业链上下游,技术开发工作量十分巨大,还要克服各种人为障碍。单独站在广电终端角度和单独站在个人电脑角度都无法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必须在两方面都要进行长期的技术积累,长期默默无闻地从底层技术进行积累。所幸的是,最先开发下载CA的泰信十几年来从未放弃,克服了无数困难,成功攻破了无卡CA可以在互联网环境下标准化实施的世界性难题,让广播电视可以和互联网深度融合,并注重专利的保护,现在及未来泰信长期以来所积累的技术价值将凸显,同时也为竞争者设置了难以逾越的技术和知识产权门槛。


联系我们 | 客户反馈 | 法律声明 | 网站统计
©山东泰信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鲁ICP备06027107号 鲁公网安备 37010102000429号